作品描述 |
唐寅(1470-1524) 簪花宮女圖 設色絹本 鏡框 王季遷先生(C.C.Wang)1979年鑒定為真跡並附證書原件
Color and ink on silk. Court Ladies and ...
唐寅(1470-1524) 簪花宮女圖 設色絹本 鏡框 王季遷先生(C.C.Wang)1979年鑒定為真跡並附證書原件
Color and ink on silk. Court Ladies and Attendant. Mounted on paper and framed. Inscribed and signed Tang Yin, with one seal mark of the artist; and three seal marks of the collector.
Height: 47 1/2 in (120.7 cm) Width: 23 1/2 in (59.7 cm)
Provenance: 1. Important East Coast Family collection, acquired in an New York auction in the 1970s. Authenticated by C.C.Wang in 1979. 2, Guardian Auction, Hong Kong, April 2023, Est. HKD 2,350,000-3,000,000
釋文: 涼飆微逗,芙蓉卻是花時候。 誰家姊妹鬥新妝, 園林散步頻攜手。 折得花枝,寶瓶隨得, 歸來賞玩全憑酒。 三杯酩酊破愁城,醒時愁緒應還又。唐寅。鈐印: 唐子畏圖書 鑒藏印: 古歡閣,楊氏圖書。
誰家姊妹鬥新妝 園林散步頻攜手
——唐寅《簪花宮女圖》賞析
唐寅的聲名可謂家喻戶曉,婦孺皆知。他自幼聰穎,工詩善書,二十九歲時高中南京鄉試解元,一時風光無兩。進京趕考時,因科舉舞弊案牽連入獄,出獄後恥為小吏,回蘇州以賣畫為生,自稱“江南第一風流才子”。唐寅畫藝高超,諸體皆善,名列“明四家”之一。好友祝允明評價他:“托情詩酒,寄興繪事,務去塵俗,冥契古人。”文徵明則說:“子畏曠古風流,超塵墨妙,圖繪傳於人間,真世寶也。”並認為他是明代第一:“子畏畫本筆墨兼到,理趣無窮,當為本朝丹青第一。白石翁遺跡雖蒼勁過之,而細潤終不及也。”唐寅最擅長山水和人物畫,代表作有《風木圖》(北京故宮博物院藏)、《落霞孤鶩圖》(上海博物館藏)、《春山伴侶圖》(上海博物館藏)。
唐寅善畫仕女,著名者有《秋風紈扇圖》(上海博物館藏)、《王蜀宮妓圖》(北京故宮博物院藏)、《吹簫仕女圖》(南京博物院藏)。這次上拍的唐寅《闺情圖》題款為:“八月中秋,涼颾微逗,芙蓉卻是花時候。誰家姊妹鬥新妝,園林散步頻攜手。折得花枝,寶瓶隨得,歸來賞玩全憑酒。三杯酩酊破愁城,醒時愁緒應還又。唐寅。”鈐朱文印“唐子畏圖書”。出自唐寅的自作詞《踏莎行·闺情》第三首。兩位仕女身著修長的對襟,服飾華麗,描摹精致,面部為典型的“三白”畫法,開臉與《王蜀宮妓圖》較為近似。旁邊的侍女比兩位主角略小,手持花觚,增加了畫面的豐富性。明代詩人王世懋高度評價唐寅仕女畫:“唐伯虎解元,於畫無所不佳,而尤工於美人,在錢舜舉、杜柽居之上。”觀此作可證古人所言不虛。
畫幅右下角有一方白文“毗陵楊氏圖書”,此人應是清初收藏家楊兆魯。楊兆魯(1618-1676),字青巖,江蘇常州人。順治九年(1652)進士,官至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。有《遂初堂文集》。康熙十一年(1672),楊兆魯建成近園,邀請惲壽平、王翬、笪重光小住,楊兆魯撰寫《近園記》,惲壽平書寫並賦詩,王翬繪《近園圖》,笪重光題跋。楊兆魯好收藏,曾藏有蘇軾《子厚宮使札》(台北故宮博物院藏)、黃公望《九峰雪霽圖》(北京故宮博物院藏)、吳鎮《秋江漁隱圖》(台北故宮博物院藏)等名作。王翬、笪重光客居近園時,揚州李宗孔曾帶來唐寅《風雨歸莊圖》見示楊兆魯。
美國佛利爾博物館也藏有一件傳為唐寅的《仕女圖》立軸,藏品編號F1916.135,二者構圖相近,但佛利爾藏本沒有落款、鈐印,此次《闺情圖》有唐寅題詩、落款、鈐印,可見珍貴。1979年4月5日,著名旅美鑑藏家王季遷先生為這幅畫出具了鑑定證書,他的評語是“This painting is good and authentic.” 指畫作既好且真。由於他收藏、過目的名作很多,這份鑑定意見十分中肯,識者寶之。
|